- 运营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专责机构,加强定制型援助服务 -
- 任命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为“战胜痴呆希望大使”,促进与市民的沟通 -
- 仁川市加速实现仁川型痴呆共存文化,以共建和谐社会 -
仁川广域市(市长刘正福)积极推动针对年轻型痴呆症,即“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及其家人的定制型援助,以此来传递希望讯息。
仁川市在全韩国率先运营早老性痴呆症专责机构,为痴呆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实质性服务。尤其是任命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为“战胜痴呆希望大使”,积极支持他们以重要社会成员的身份发声并参与社会活动。
早老性痴呆症在65岁前发病,正值患者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黄金时期,疾病往往为其生活带来巨大挑战。截至2022年,仁川市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占全市痴呆症患者总数的10.3%,远高于全韩国平均水平(7.7%)。尤其是未满65岁的痴呆症患者比例居全韩国首位,因此仁川市被评估为亟需针对早老性痴呆症采取预防性及集中性应对措施的地区。
为此,仁川市自2020年起将仁川广域痴呆症中心附属的“脑健康学校”指定为早老性痴呆症专门设施并持续运营,不仅为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提供定制型休息项目和教育,还积极发掘各类社会参与型活动,提供实质性援助。
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有在痴呆友好电影院“价值共享影院”中担任一日员工、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为社区居民拍摄长寿照的“价值共享照相馆”,以及“运营分享集市”等,这些都是以社会就业为基础的活动。此外,还与朱安8洞行政福利中心和GM同心财团等地区机构及团体合作,运营“价值共享新活用团”,携手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及其家人开展街道净化活动(拾荒慢跑)。这些活动为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与地区社会自然沟通,以及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目前,由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亲自讲述自身经历的活动也正在全面展开。仁川市于3月率先将4名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任命为“战胜痴呆希望大使”,他们将通过市民演讲活动,以及仁川市和各区的“战胜痴呆日”活动与市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这些活动有望改善社会对痴呆症的负面认识,向患者和家人传递实质性慰藉和希望。
2025年还将扩大针对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政策支援。仁川市将于8月邀请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痴呆希望大使“丹野智文”先生来访,他同时也是一名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届时将举办自治区、企业、机构、患者共同参与的讨论会。讨论会上将就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持续就业及社会参与方案展开深入讨论。
另外,除了向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提供援助外,还加强对其家人的援助。脑健康学校运营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家人互助小组“迷迭香”,分享照护所需的实质性信息,并通过情感帮助促进家人之间的沟通。
尤其是2025年将面向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子女新增“年轻照护者小组”。负责照护父母的子女容易面临社交断层、情绪压力、学业和前途焦虑等多重困难,因此将为他们搭建共鸣平台,通过与前辈年轻照护者的沟通形成健康的社会关系,并通过各种项目确保情绪稳定。
保健福利局局长申炳哲表示:“早老性痴呆症出现在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黄金时期,患者和家人面临着巨大的挫败感”,同时还表示称:“我们将持续加强援助,以让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作为社会重要成员发挥作用,通过实现痴呆共存社会,推广‘价值共享三H文化——好、互、护’,争取成为即使患痴呆症也不会给他人带来负担的家人和邻居。”

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情景,“价值共享照相馆”痴呆症患者及家人为社区居民拍照的情景